常州钟楼:“时间银行”进社区 架起互助养老爱心桥梁 环球焦点
■王淑君 图文报道
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。年轻时“存”入余量时间,有需要时再“取”出来,这样的“时间银行”,如今在全市街道、社区中越来越多,覆盖范围越来越广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我们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,累计服务时间能转赠给父母或其他人,让他们也享受到志愿服务,真是太有意义了”“每一个人都会老去,今天奉献的爱心,既是为别人,也是为明天的自己”……记者在常州钟楼区采访中,听着“储蓄时间”志愿者们的心声,感动油然而生。
爱的“月光宝盒”
“邹奶奶,这是今天送来的牛奶,我帮你热热再吃。”荷花池街道西二社区的志愿者李梅,是有两个孩子的“90后”宝妈,她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抽出时间来帮助社区里有需要的老人。
邹奶奶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,腿脚不便,最近老小区改造,碰上雨天难以出行。李梅每天和助餐阿姨送餐到邹奶奶家,一边陪老人聊天,一边帮着料理家务。
李梅所在的西二社区,还有一位70多岁的吴奶奶,以前腿部和脊椎做过手术。前不久吴奶奶再次手术后,需要人照顾。李梅得知后,经常上门探望,主动帮助买菜烧饭、打扫卫生,减轻老人的负担。
“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,为老人服务的时候,我自己也很快乐。”李梅说,她很喜欢这样“储蓄时间”,用爱的“月光宝盒”来温暖老人、充实自己。
据了解,常州养老服务“时间银行”自2022年推进以来,累计注册近4500名志愿者,志愿者团体126个,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。
从一个人到一群人
新闸街道冶金服务站的“时间银行”志愿者李璇,同样聚焦特殊困难老人。社区90岁的独居老人郑奶奶,常会犯迷糊,降温都不知道添衣。所以,即使郑奶奶在“时间银行”里当月时长用完了,李璇依然会上门照看。“年后郑奶奶的精神状况已经好很多了,去看一下更放心。”
去年才加入“时间银行”的李璇,做起志愿服务特别有动力。身处一个老年人口占50%以上的高度老龄化社区,需要“时间银行”上门服务的老人太多了。李璇积极宣传“储蓄时间,为爱接力”理念,吸引多人加盟志愿者。几个人密切合作,给附近有需要的老人买菜、配药。
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也积极参与,作为“时间银行”志愿者团体深入养老机构,每周由不同科室专家率队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。一些老人长期卧床,胃管、导尿管需定期更换,跑医院实在不便,市三院安排党员志愿者与幸福阳光老年公寓结队,上门为老人更换插管。同时,医务人员还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常见急救知识培训,用情景剧生动表现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,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。
目前,全市养老“时间银行”已铺开32个服务站点,在助餐、助洁、助医、助急、助浴“五助”基础上,不断丰富服务项目,满足老年人更多个性化需求。
传递爱的接力棒
“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。”这是南大街街道怀德苑社区内一家理发店老板的承诺。店主夫妇俩是“时间银行”的志愿者,为小区内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。基于可将时长转赠直系亲属的规则,夫妻俩决定将服务所累积的时间转赠给自己的父母,传递“以服务换取服务”的志愿精神。
“他们享受服务就行,剩下的我一手包圆了。”荷花池街道机械二村“时间银行”志愿者陈小薇,是社区有名的“电子达人”。许多子女给老人买了智能手机不会用,都来找她帮忙,她有求必应,一个个耐心讲解。老人不会手机购物,陈小薇就帮忙下单。30岁出头的她,充满着朝气。
“时间银行”存下的不只是时间,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温暖。志愿者们说,现在与老人的沟通和联系大大增加,不仅让自己的时间产生交换价值,更体会到“手留余香”的成就感。